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5400字。

  2015 - 2016学年度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5年1 1月12日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几千年来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法律与政
  治是紧密纠缠的共生体,从未像西方社会那样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因此,通过对“父子一君臣”这
  一隐喻关系的不断自我确认,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变成了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汉
  代选拔与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孝廉”,即二十万户中每年推举一位公认为孝顺父母、行为廉正
  者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吏。这种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直到清代仍是吏治的重要方面。显然,
  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已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国家层面上“忠”的异
  质同构体。多少功臣名将失宠后,往往以“不孝”之名获罪杀身。
  “孝”在周代以前主要是指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与守制。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侍奉活人的
  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逝者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者的奉养,都要浪
  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不经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
  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
  晚辈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这使代际
  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有的“反哺”链条,
  于是出现越来越多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
  认同更多来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孝”
  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将“孝”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心理依据,把
  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
  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爱”,并不必然导致“孝”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
  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
  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养儿防老的问题。
  因此,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孝”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铃和无限绑
  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其前提是要有“恩”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德习惯时,便拥有了难
  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孝”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
  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节选白《当孝道遇上法律》)
  1.下列关于“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父子一君臣”的隐喻关系存在着联系。
  B.现实中,“孝”体现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与文明力量之间的差别。
  C.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孝”的侧重点经历了由社会议题向宗教议题的转变。
  D.现代社会的“孝”已非崇高的政治话语,而是一种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一种“不经济”的守制和奉养行为,曾经基于“反哺”机制而确立的“孝”,包含着对晚辈自身生
  活“方便性”的牺牲。
  B.汉代“举孝廉”表明,“孝”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并由家庭伦理规范变成了以德
  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
  C.如果没有对长辈内在的敬畏与顺从,而仅仅出于“爱”这种强烈的审美感情,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
  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D.与野兽具有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的护崽之情相比,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否
  则可能对“孝”作出曲解。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西方社会的道德、法律与政治做到了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这使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没有变
  成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
  B.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忠”的异质同构体,“不孝”即“不忠”,这是失宠的功臣名将被以“不孝”的罪名杀害的原因之一。
  C.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高度独立,而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系统最终切断了“反哺”链条,
  使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D.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当“孝”被视为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时,它就会被内化为道
  德习惯并拥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 7题。
  送吴筱轩军门序
  [清]张裕钊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
  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军
  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
  焉。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吾以诚自处,而以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