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有教学设计,约1470个字。
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1、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深沉浓烈的情感。
(2).体会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3).学习诗歌的写作方法,得到艺术的熏陶。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3、重点难点
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4、教学过程
【导入】《再别康桥》
赏读入境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这就是康桥,它风景秀丽,闻名遐迩。
屏幕上的这个人就是徐志摩,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平凡的康桥因了徐志摩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成了永久的彩虹;徐志摩也因了普通的康桥而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板书)去感受志摩与康桥的一世情缘。
【活动】预习提问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关于徐志摩你还了解哪些,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活动】写作背景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活动】徐志摩与康桥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