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个字。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句,领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课时安排:4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
2、写作背景: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3、表:古代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第一课时
二、自主学习: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
妄自菲()薄()以塞()驽钝()
陟()罚臧()否()裨()补阙()漏
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
猥()自夙()夜忧叹攘()除以彰其咎()
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
2、听读课文
注意节奏、重音、音准、情感
3、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