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道小题,约8490字。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 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粗糙(cāo)   渐(jiān)染     牛虻(máng)      量(liàng)体裁衣
  B.窟窿(long)  肖(xiào)像     缄(jiān)默     卓(zhuó)有成效 
  C.恫吓(hè)    挣(zhèng)脱    垝垣(yuán)     载(zǎi)笑载言
  D.倾轧(yà)    笞(chī)刑      约束(sù)       浅尝辄(zhé)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高中学考会战一触既发!经历了选课中的彷徨、体验了“奔跑吧”走班制的风潮,试问:新高考改革下学校和学生hold得住吗?这势必留给我们长长的思考!
  B.“小强热线”的爆料平台有网站,还有电话专线,如有热点、新奇的新闻事件,或遇到困难需向社会求助,可以网上发帖或拨打热线,把你关注的事变成大家关注的事。
  C.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的智慧才能一步步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颠。
  D.屠呦呦、黄晓明两个没有交集的人物,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生努力与一场秀!以身试药,历尽坎坷,默默无闻,终获诺奖;一场婚礼,全国围观,全民羡慕,尊为典范。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何“摸着石头过河”近来饱受舆论置疑?究其根源,是因为在循序渐进的“增量”借口下,有些领域改革已迫在眉睫却迟迟难以推进,甚至处于僵化停滞的状态。   
  B.小时候曾经让爆竹把手炸伤了,所以长大后对于鞭炮这事心无旁骛。但今年十一姐姐出嫁,家里人非得让我点喜炮,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C.在金质手镯中,最为贵重的怕是“累丝”工艺的手镯了。累丝之名,虽然看似生僻,其实与今日女性颇为钟爱的“蕾丝”装饰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近年来,空难事故频频发生,这使得许多家庭毁家纾难,痛不欲生;同时,也促使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安全飞行的世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只要继续保障重要商品供给,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今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B.浙江绍兴柯岩风景区为游客推出了“祝福大典”这一特别活动,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年俗,重现了鲁迅笔下独特的绍兴祝福盛典。
  C.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于手机和电脑来“救助”。
  D.党的十八大代表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进行,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基层党委要根据多数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遴选上报推荐人选。
  5.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3分)
  我们在地上种植一粒玫瑰种子时,会注意到它很小,但我们不会批评它“无根无茎”。我们会把它当作为一粒种子,按一粒种子的所需给它浇水施肥。当它刚破土而出时,我们不会责备它不成熟或发育不全,而且,当花蕾刚出现时,我们也不会批评它不盛放。我们会惊讶地看着这个过程发生,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它所需的照料。这株玫瑰,从一粒种子到凋谢,始终是一株玫瑰。看起来,它总是在变化的过程中。然而,无论在哪个阶段,无论在哪个时刻,它都是完美真实的。
  你从这一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表达。(60字内)(3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作答)(6分)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②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③      ▲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     。(柳永《雨霖铃》)
  ④      ▲    ,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⑤且尔言过矣,     ▲    ,     ▲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7—9题。(7分)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