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9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小说】
①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②鉴赏人物形象;
③把握小说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④概括作品主题,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⑤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传记】
①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②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③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④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⑤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论述类文本】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材料的分析+(联系实际)】
二、提分升级答题公式
(一)分析人物形象题答题格式:身份职业地位+性格特征(有的题目需要具体分析)
刻画方法 作用效果
抓住细节描写 符合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心理的细节描写。
抓住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神态动作、特定心理、个性化语言等直接描写。
抓住侧面描写 旁侧的人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感受、评价。
抓住事件情节 关注情节设置的刻意讲究之处,关注事件反映出来的人物特质
抓住环境描写 渲染烘托人物性格、心理、命运、结局
(二)景物描写特点作用题答题格式:手法使用+解释分析+内容作用+主旨作用+表达效果
景物描写 关注修辞,意象,画面,声色,动静,观察角度,意境等。
作用 渲染特定气氛,交代事件环境、背景,为内容、情节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烘托人物感情,衬托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
展示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
推动情节发展(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推动情节),
揭示文章主题。
(三)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答题格式:找出手法+具体解释+作用效果
抒
情
方
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出现喜、怒、哀、乐、愁、怨等情感词句。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象征)、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借用典故(借典抒情、委婉含蓄
表
现
手
法
描
写
手
法
对比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