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晨读晚练
基础  3.doc
基础1.doc
基础10.doc
基础11.doc
基础12.doc
基础13.doc
基础14.doc
基础2.doc
基础4.doc
基础5.doc
基础6.doc
基础7.doc
基础8.doc
基础9.doc


  高一语文晨读晚练   
  【读准字音】
  脉脉(mò)  迫击炮(pǎi)  心广体胖 (pán) 扁舟(piān)  暴虎冯河(pínɡ)  前仆后继(pū)  稽首(qǐ)  悄悄(qiāo)   亲家(qìnɡ)  汤汤(shānɡ) 上声(shǎnɡ) 拾级而上(shè) 似的(shì)  刷白(shuà)  半身不遂(suí)   胡同(tònɡ)  厦门(Xià)  姓肖(Xiāo)  叶韵(xié) 殷红(yān)    症结(zhēnɡ)  
  【近义词辨析】
  1. 甄别:通过考核来辨别真伪。(非常认真细致)如: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鉴别:一般用来指判别事物的好坏。如:在选择读书时,我们首先要~书的好坏。
  2 铲除:也可以用于抽象的对象。如:要想彻底解决足球比赛中的“黑哨”问题,必须~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根除:连根拔除,对象一般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等。如:要~这种丑恶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3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写作方式。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强调不固定。如:国际形势风云~。
  4.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如:日本~教科书的行为,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愤怒。
  窜改:改动文字。如:不要随意~古人的诗句。
  5.沟通:使双方能通连,一般指情感或物质等。如:~两国的文化。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如:他与不法分子~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成语积累】
  1.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2.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3.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4.久假不归
  假:借。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5.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天天练】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高一语文晨读晚练   
  【读准字音】
  1.挨紧 āi   2.挨饿受冻 ái   3.白皑皑 ái   4.狭隘 ài   5.不谙水性 ān   6.熬菜 āo   7.煎熬 áo   8.鏖战 áo   9.拗断 ǎo   10.拗口令 ào 11.纵横捭阖 bǎi hé   12.稗官野史 bài  13.扳平 bān  14. 并行不悖 bèi 15.  蓓蕾 bèi lěi       16.投奔 bèn  17.迸发 bèng  18.包庇 bì   19.麻痹 bì   20奴颜婢膝 bì xī   21.刚愎自用 bì  22.复辟 bì   23.濒临 bīn   24.针砭 biān   25.屏气 bǐng    26.摒弃 bǐng   27.剥削 bō xuē    2 8.停泊 bó   29.淡薄 bó  30.哺育 bǔ
  【近义词辨析】
  1. 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洪大:声音大而响亮。
  2. 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3. 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
  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
  4. 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5. 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成语积累】
  1.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2.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3.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4.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5.休戚相关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1)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