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阁夜》(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同步训练打包4份)
《阁夜》 同步练习.doc
《阁夜》导学案.doc
《阁夜》教学设计.doc
《阁夜》课件.ppt
《阁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导入新课】
导入语: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出现了两位大诗人:诗仙太白、诗圣杜甫,一个代表浪漫主要的高峰,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高峰。谁能分别说说代表这两位诗人的“浪漫”与“现实”的经典诗句?(学生回答)教师:杜甫的诗歌大多流露出关心民众,同情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你们一定读过许多杜甫的诗歌,你们从中了解到他的诗歌有哪些风格呢?(学生回答:悲凉、沧桑、忧国忧民)教师:是的。这是大家一贯以来所接受的杜甫的诗风。然而,杜甫的诗风不仅如此,还记得那首《江畔独步寻花》吗?大家一起来吟诵。(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凄凉、悲怆吗?那么,在正式进入《阁夜》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粗略地了解杜甫的不同诗风。
新授课阶段
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
水 槛 遣 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风格一: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别 赞 上 人
……
《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问题一:《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
问题二: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①注释:
岁暮: 。
②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 。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 。《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 。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 。
问题三:三、四句作者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五更: 。
鼓角: ,说明作者心之悲凉。
动摇: 。说明诗人心之 。
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