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80字。

中考作文复习“加减策略”
河南平阳第二中学:赵雪清
中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的形式,复习随意性大。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这种复习不仅效率低下,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在中考作文复习中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念,实施“加减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考作文复习的“加减策略”
1.加一点“阅读欣赏”。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只重视“文本输出”,忽视了“文本输入”,对学生进行“拔苗助长式”的习作训练。学生缺少最起码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是很难得写出好的习作的。“厚积而薄发”,在作文复习中,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阅读欣赏。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写作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我的做法是:(1)自我欣赏法。即要求学生选取自己的佳作,在全班作自我赏析。这种赏析既可以是整篇构思,又可以是片断点评;既可以介绍写作过程,又可以畅谈写作意图。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信心。(2)推荐欣赏法。即要求学生从所阅读的作品中把自己认为最有借鉴价值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谈立意,说构思,品语言,从而提高鉴赏能力。(3)集体欣赏法。由教师选择欣赏材料,组织学生集体欣赏。既有涵思默想,又有讨论分析,也有质疑问难。这种欣赏可以让学生自由赏析,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思维碰撞”。在这种“碰撞”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加一点“社会实践”。作文教学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没有大量的社会实践,就没有优秀的习作。中考复习期间,不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适量(三、四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既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写作素材,又调整了学生紧张的复习情绪,提高了复习效率。主要做法有:(1)题材材料实践活动。即根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特点,组织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的作文提供题材。如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小桥,参观街心公署的浮雕,写成说明文;和学生一起看日落、观云海,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写成哲理性散文;组织表演课本剧,熟悉剧本的写作方法等等。(2)专题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寻找爱的家园”;关注学校——“我为校长献一计”;关注社会——“小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等。
3.加一点“思维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否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为此我在作文复习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主要做法是:(1)多向立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如话题作文《树》,就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a.写树的种类、生长习性,写成说明文;b.写树的美丽,挖掘树的品质,写成散文;c.写与树之间发生的故事,写成记叙文;d.写树的自述,写成童话;e.通过树木数量的减少,表现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f.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发联想,议论教育的重要性,写成议论文。(2)想象联想,训练思维的拓展性。这种训练主要有三种形式:编创式,如《龟兔赛跑新编》;续补式,如《假如于勒归来》;看图式,出示漫画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3)议论评价,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一是写读后感、观后感,如《读<愚公移山>有感》;二是对时事或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如《我看“神州五号”》等。(4)打破常规,训练思维的逆向性。如写春蚕,人们往往写春蚕的奉献精神,可有的学生却从“作茧自缚”的角度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文章。再如“班门弄斧”,不妨引导学生写《何不班门弄斧》等。
4.加一点“心理疏导”。不少学生由于复习的紧张,升学的压力,而引发心理失衡、“学生焦虑”,作文时情绪上烦躁不安,大脑往往会一片空白。作文复习时,不可一味地要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