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90字。
《宽容》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培养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理解课文中倡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对分子镇压新思想的内容。
(2).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
2、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处于人格形成时期,因而过于强调创新否定传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
3、教学重点.
(1).把握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琢磨、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
4、教学难点.
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借鉴、吸收。
5、教学方法
结合总体介绍,感悟文章内容和特点,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含的哲
理,结合学习,巩固所学,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6、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宽容〉序言》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浓缩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无数事实,强调了宽容精神对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那么,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哪里?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又将怎样呢?让我们还是深入研读《〈宽容〉序言》吧。
【讲授】
一、人物分析.
(学生再读课文,重点关注有关人物形象描述的句子,思考有关人物形象的问题)
1.课文中涉及的人物都有谁?(课件展示)
2.人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1).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
(2).人物是抽象的、类型化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