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增分突破强化训练
│附加题 增分突破二.ppt
│附加题 增分突破二.doc
│附加题 增分突破三.doc
│附加题 增分突破三.ppt
│附加题 增分突破一.doc
│附加题 增分突破一.ppt
│附加题强化训练二.doc
│附加题强化训练六.doc
│附加题强化训练三.doc
│附加题强化训练四.doc
│附加题强化训练五.doc
│附加题强化训练一.doc
└─2016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 第三章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一节.ppt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ppt
附加题强化训练(一)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分)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__下__之__车__莫__不__由__辙__而__言__车__之__功__者__辙__不__与__焉__虽__然__车__仆__马__毙__而__患__亦__不__及__辙__是__辙__者__善__处__乎__祸__福__之__间__也。辙乎,吾知免矣。
(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答案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2.苏洵,号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举一例)(2分)
答案 老泉 《六国论》
3.从文段中能看出作者的两个儿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概括。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冲和淡泊,深沉不露。
【参考译文】
车轮、辐条、车篷和车厢底部的横木,它们在车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可唯独拦在坐车人胸前用作扶手的那一条横木——轼,好像没有什么用处。虽然如此,要是去掉轼,那么我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算是完整的车子。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饰啊!
天下的车子,没有不经由车辙,可是人们谈论到车子的功劳,车辙是不相干的。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这车辙呀,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哈姆莱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苦闷,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在冲破封建势力束缚过程中的内心矛盾。
B.《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该诗抛弃了传统诗词对于纯意境的追求,传达了像凤凰涅槃般在旧的毁灭中寻找再生的“五四”精神。
C.《雷雨》中,周萍和周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鲁大海和四凤、周萍和四凤都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周冲和鲁大海是异父同母的兄弟,周萍和四凤还是恋人关系。
D.《三国演义》中,关公听从孔明吩咐在高山放烽烟将曹操引到华容小道,但还是为报恩放跑了曹操。孔明依据军令状要挥泪斩关公,只因刘备苦劝才作罢。
E.《阿Q正传》写阿Q害怕假洋鬼子,挨假洋鬼子打的时候,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可他又欺负小尼姑,这些都表现了阿Q畏强凌弱的个性。
解析 C项,“周冲和鲁大海是异父同母的兄弟”表述错误,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D项,孔明据天象知道曹操气数未尽,让关公义释曹操是给关公做个顺水人情,孔明要杀和刘备要保都是装装样子。
答案 CD
5.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个故事中,马谡有三笑,请具体阐述,并概括由此表现出的马谡的性格。(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别号”,请分别写出是哪些人物?(5分)
①稻香老农 ②潇湘妃子 ③蘅芜君 ④枕霞旧友 ⑤蕉下客 ⑥怡红公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三笑”:一笑孔明“多心”,他认为
……
附加题强化训练(三)
一、阅读材料,完成1~3 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分)
汉氏已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__危__如__一__发__引__千__钧__绵__绵__延__延__浸__以__微__灭__于__是__时__也__而__唱__释__老__于__其__间__鼓__天__下__之__众__而__从__之__其__亦__不__仁__甚__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死万万无恨!
(韩愈《与孟尚书书》)
答案 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其亦不仁甚矣
2.“杨墨”指我国哪两位思想家?(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杨朱和墨子(或墨翟)。
3.用自己的话概括韩愈“万万无恨”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儒道传承尽了全力。
【参考译文】
汉朝兴起以来,儒学家虽然对圣贤经典小有修补,但社会百孔千疮,战乱频仍,经典散佚。先王之道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流传下来,危险得有如千钧一发,靠着丝丝绵绵的联系,随时都可能坠亡!在这样的时候,却还在提倡佛老之道,鼓动天下人追随,这是多么不仁不义啊!佛老的危害要超过杨墨,而我韩愈的贤达却不如孟子。孟子也不能在先王之道完全灭亡以前进行补救,而我韩愈却想在儒家经典被毁之后恢复原貌。这也太不自量力了,况且我这个人如果没有人营救已经命丧黄泉了。虽然这么说,但如果先王之道能够因为我的大声疾呼而得以承传下去,我万死不悔。
……
附加题强化训练(五)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吾 恒 恶 世 之 人 不 知 推 己 之 本 而 乘 物 以 逞 或 依 势 以 干 非 其 类 出 技 以 怒 强 窃 时 以 肆 暴 然 卒 迨 于 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选自柳宗元《〈三戒〉并序》)
答案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2.《三戒》是由《黔之驴》、《 》和《 》组成的一组寓言。(2分)
答案 临江之麋 永某氏之鼠
3.试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三戒》的主旨。(2分)
答:
答案 讽刺社会上那些仗势逞强、耍奸使坏、自招灾祸的人。
【参考译文】
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B.《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太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代表。
C.《边城》中,当杨马兵把大老天保在茨滩出事的消息告诉老船夫时,老船夫像被重重掴了一巴掌,不安、痛苦却又对此将信将疑。
D.《子夜》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三线作战,有在公债市场上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争斗,有在裕华丝厂与工人罢工活动的斗争,也有在双桥镇与农民运动的斗争。
E.《哈姆莱特》中,作者为突出主人公性格,运用了多重对比,如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
解析 B项,不是“赵太爷”,而是“赵七爷”。D项中的这几句话是崔久峰说的。
答案 BD
5.简答题(10分)
(1)“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红楼梦》中,凤姐所听到的“秘事”是指哪件事?她又是如何“借剑杀人”的?(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