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920字。
《老子》五章导学案(学生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3.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
【重点难点】
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 “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
预习案
一、知人论世,走进文本
1、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2、《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自学教材第20页“阅读指南”之“《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及“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二、检查预习
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怀抱 B、道可道,非常道 常:永恒的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文字 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居:居住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无,名天地之始
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涉
D、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无,名天地之始
B、天下莫柔弱于水 仕宦于台阁
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道可道,非常道 B、名可名,非常名
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