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有教学设计,约2190个字。
《国殇》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屈原以及作品;了解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及“叙赞”结合的写法。
(2)、能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把握诗意,背诵整首诗。
(3)、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诗人和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受到鼓舞和激励,重拾爱国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这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篇是追悼楚国将士为国作战而英勇牺牲的祭歌。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对屈原这一伟大的爱国诗人略知一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透过诗歌感悟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把握诗意,背诵整首诗。
难点: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诗人和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受到鼓舞和激励,重拾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
引言: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被公认为是“中国诗歌之父”,他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历代传承不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九歌》中的名篇《国殇》,共同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
【解读题目】
【结合注释明确】:国殇:“未成年而死者;为国家写生的将士”。本文属于后者。
【教师点拨】:本篇就是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祭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