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9题,约7530字。

  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9小题,共6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打开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它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采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欧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倾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体会到被播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奋,感受到古代外交家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至爱亲情”专题,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步履蹒跚买橘的背影。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1) 倾听(    )(2)眷恋(    )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2分)
  A. 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适得其反)
  B. 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南辕北辙)
  C. 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哲理,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D. 当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振聋发聩)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能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爱国精神。
  B.《七律 •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C.《甜甜的泥土》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全文充满着深挚感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基调凄苦缠绵。
  7.按要求默写。(第(7)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 长征》)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4)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5)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晏子使楚》)
  (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这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过零丁洋》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国家局势危急、个人命运无所依托的句子是“                     ,                     ”。诗中巧借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作者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怅然和凄苦。在诗史中堪称绝对的两句是“                     ,                      ”。
  (8)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                     ,                      ”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