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个字。
《相见欢》、《清平乐 村居》
教案设计
新乡市十中 肖慧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典诗词。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词的意境。
3、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4、巧用古典名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词的意境。
教具:
多媒体(“ppt”为展示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板书课题)(ppt),了解词的简单知识: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1,了解词的知识。
1、提问:这两首词,题目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明确:《相见欢》只有词牌,《清平乐 村居》除了词牌还有词题。
二、赏析《相见欢》:
(一)、反复朗读,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给学生1分钟时间,放开声音,熟读这首词。
学生放声朗读。
2、指名学生读词。余生听读,纠正读音。
3、全班齐读。要求看仔细、读准字音。
4、提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
明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亡国哀思。
5、提问: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种感情,是哪一个字呢?
生齐答:愁。(ppt)
6、提问:作者为什么如此忧愁呢?(板书:愁)这就需要了解作者李煜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2,了解李煜的情况。
7、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愁呢?
学生回答。
明确:速度稍慢,语调低沉。
8、全班齐读,要做到速度稍慢,语调低沉,读出作者的亡国哀思。
(二)、理解意境,品味语言:
1、提问:总观全词,只有一个“愁”字,但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无限愁绪呢?放开声音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划出能够体现作者愁绪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生自读品析,讨论回答。
明确:无言,独上,可以看出作者孤独、忧愁,作者被囚禁于深院之中,满腹心事无人倾诉,凄凉独处。
残月如钩,使人愁上添愁。团圆时是圆月,此时月亮形状像钩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愁。
栽满梧桐的深院,笼罩着寂寞的气氛。那被锁住的是心,是自由,是人。“锁”暗点了作者被囚禁的生活。被锁于院中的人心境也像这清秋一样悲凉。
剪不断,理还乱。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无质的愁思比作一团乱丝,只有对离愁有深切感触的人,才能说得如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