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90个字。
第4讲 句子的运用
2011年~2015年安徽中考命题分析 2016年安徽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句子的运用是安徽中考必考题,广大考生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句子的运用一般放在特定的语段中结合字的音、形、义来考查,或者放在“语文综合运用”之中考查,综合性较强。题型多为简答和填空。预计2016年还将延续这一命题形式。考生复习时应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掌握句子仿写、补写、续写及句式变换的相关技巧。
2015 修辞 填空 2(4) 2分
调整语序 简答 4(2) 2分
2013 改写 简答 2(3) 2分
补写 4(2) 3分
仿写 4(3) 3分
2013 仿写 填空 2(4) 2分
2012 修辞 填空 2(4) 2分
补写 简答 4(1) 3分
2011 句式变换 填空 2(4) 2分
补写 简答 4(3) 2分
考试说明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对句子的运用的要求:①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②借助所学知识仿写句子或变换简单的句子。
句子的运用主要涉及修辞,句子的仿写(含补写、续写),句子语序的调整及句式的变换等。其中,仿写题主要是针对提供的例句仿写句子,一般而言,仿写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式仿写,即例句以段或长短句交错的形式出现,让考生模仿造句,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类仿写题的思想性强,富有启示性;另一类是修辞式仿写,即例句运用了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仿写出来的句子的句式必须与之相似,所用修辞手法与之相同,考查的是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积累与运用。
1.修辞手法
修辞
手法 定义 作用 答题格式
比喻 用一事物来形容另一事物,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连结词)构成。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了比喻,将××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拟人 把物当人来描写。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运用了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几个句子放在一起,表达一个丰富的内容。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运用排比,强调了××的特性,表达了作者的××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列举出来,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运用对比,把××事物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夸张 把事物作夸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运用夸张,强调或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渲染力。
对偶 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几个句子放在一起,表达一个丰富的内容。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运用对偶,使得句子对称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反问 无疑而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运用反问,使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运用借代,以××代指××,表现出了××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使语言简练、含蓄。
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的形式。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运用反复,突出地表现了××,强烈地表达××的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