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40个字。

  《邓稼先》教学设计
  大水泊中学于国秀王玲玲于海波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品读多变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品质。
  能力目标: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难点放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四、教材处理
  拟用一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话语激情导入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品味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设计意图] 用直观的视频和激情的话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对“邓稼先”的好感度与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温馨提示: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词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