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90个字。

  挥动想象的翅膀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
  2.梳理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3.赏析情节,感受想象之美。
  4.充分发挥想象力,再造情节。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想象之美。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再造情节。
  【学情分析】
  这是人教版七上第六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为文言文白话小说节选,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教学时必须予以扫除。
  这是篇小说,对学生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吴承恩把一场普通的打斗写得非常曲折传神,可以在学生的兴趣上顺势引导他们快速浏览课文,自行梳理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且,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世界”,教学时通过赏析情节,让学生体会想象之美,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造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想象”这一主题上。之所以放在“想象”上,是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即为“想象”,而且吴承恩把一场普通的打斗写得如此曲折传神,依靠的是神奇的想象力。本课争取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因为本课太长,可讲的东西太多,如果面面俱到也许一面都不到。
  【学习方法】朗读法、表演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2.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注音。
  3.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前五回故事。前五回故事梗概(见课文P147)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吴承恩生活的弘治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与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根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