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9200字。
故都的秋
【基础知识诱思】
[文学常识]
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这段时期,他思想苦闷,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故都的秋》便是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的优美散文。
[词语整理]
1.读音
混沌(dùn) 一椽破屋(chuán) 著衣(zhuó)
疏疏落落(luò) 驯鸽(xù) 落蕊(ruǐ)
平仄(zè) 虔诚(qián) 潭柘寺(zhè)
2.解释
混混沌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凌空而起:凌,升高或高出。
疏疏落落:稀疏零落。
落寞:冷落,寂寞。
【经典名题探究】
例题 (2004年全国Ⅰ,18~21)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大地山河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汉”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混为一谈(hù) 混沌状态(hùn) 柘本(zhè)
B.著着布衣(zhù) 描写细腻(nì) 萧索(xiāo)
C.点缀生活(zhuì) 折耗很大(shé) 落蕊(lěi)
D.精神颓废(tuí) 啼笑皆非(dí) 恬适(tián)
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秋虫的厮叫,简直像是养在家里的家虫。
B.这俩人一见面,没由分说,就撕打了起来。
C.这个体育馆从整体上看是椭圆形的,设计特别新颖。
D.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深雾,荔枝湾的惨荷等等。
3.下列加粗体的虚词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和山上去才能听得到这种啼唱的。
B.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C.不但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D.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得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D.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5.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①积极推进改革
②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
③全面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6.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恰当的一项是( )
A.春雨潇潇,唱着欢乐的歌,依窗而立,追怀往昔的峥峥岁月,耳边不禁又号角长鸣。
B.东北三江的雪真白呀!白得像漫野的美玉,白得像满天的柳絮,白得像盛开的梨花。
C.党给了我们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党,对不起老师。
D.爸爸和你说,你不听;妈妈和你说,你不听;老师和你说,你还不听——现在,舒服了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