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00字。

  7《诗三首》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特色: 题材广泛、技巧丰富、语言厚朴;
  2.理解选讲诗歌的内容:人物形象、诗人情感、社会意义。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内容主要抒写乱世士子的人生悲慨。清•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可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和士人游子的失意。
  诗作情感丰富,描写生动,语言朴素,所唱含蓄动人而曲终情显,标志着五言诗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梁•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梁•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涉江  屈原曾作《涉江》。王逸《楚辞章句》说:“此章言己佩服殊异,抗志高远,国无人知之者,徘徊江之上,叹小人在位,而君子遇害也。”
  东汉蔡邕《琴操》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子高晨刺船以濯,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曲终,自投河而死。子高闻而悲之,乃援琴而鼓之,作箜窦引以像其声。
  2.了解曹操及《短歌行》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任侠放荡,二十  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十数年间,他实行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进步措施,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建安文学   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他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及其相前后的文学创作,习惯上称为“建安文学”。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时代文坛领袖,他们以特殊的身份,吸引文人,开创一代文学风气。作品把忧伤时乱、感叹人生、渴望功业的情感糅合在一起,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悲凉慷慨的时代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诗人风格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为乐府歌辞,却不受古诗题旨的束缚,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直接“叙汉末时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原题是感叹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曲调,他用以抒写自己统一天下的抱负、自强不息的斗志等,富有创新精神。在形式上,曹操将日趋衰落的四言诗体又“自开奇响”,气韵沉雄,文辞简朴,诗风悲凉慷慨。
  写作背景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汉末建安13年征孙权前夕。一方面,汉末战乱频仍,士阶层人生无常等忧患意识在作人的作品颇有余波震荡;另一方面,诗人抱负远大,在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故忧思频生,念念不忘一统天下。
  3.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出生没落仕宦家庭,早孤。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