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40字。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了解演讲辞的特点和写法。
【新设计】
1,结合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整体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3,在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够多读一读,还是不错的。
4,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5,了解演讲辞文体知识。
6,拓展阅读,以更好地了解蔡元培先生及其思想、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
从演讲词的要求导入学习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强调字词的理解,进而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重点分析三点要求在当时的意义,并让学生探讨一下对我们今日的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针对现实的演讲词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授】
一、导入
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一人之辞,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有战国苏秦数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今有爱国领袖宣传救亡图存演讲风起云涌,不战屈人之兵,谋划临阵倒戈,战前的动员,士气的鼓舞,人文的凝聚,乾坤的扭转;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毫无疑问,口才也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
当今社会,人们也已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了,甚至不惜花重金去培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