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140字。
筛选并整合信息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高三
适用区域 全国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1、掌握并学会筛选整合信息
2、传主形象的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1、掌握实用类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考点与题型设置
2、让学生掌握传主形象的不同提问方式以及专业术语
教学重点 历年高考真题以及预测题的讲解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传记概括的专业术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传记的命题热点:文本记述的人物多为潜心钻研的学者,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体现时代精神、充满爱国情怀的重要人物或集体。传记的题目形式:课标全国卷为4小题(1个多选题,3个简答题)。考频分值:近年来课标全国卷一直考查传记,总分值25分,其中选择题5分,探究题8分,中间两题6分。我们这节课来研习一下传记。
二、复习预习
传记的文本特征
传记的定义和分析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也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传记作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故传记也有一定的史学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里面;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人物传记一般要介绍传主的人生经历,叙述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作品既可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做纵向的叙述,也可抓住传主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功绩做横向的叙述。人物传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