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90个字。
28 醉翁亭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重点
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难点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教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庆历四年”。
学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教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学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教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知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