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680字。

  2015年11月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B)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规定位置。
  3.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4.第Ⅱ卷的答案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
  第I卷 (选择题 共36分,每题3分)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l~3题。
  ①  ,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  ②  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  ③  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  ④  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 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蹿(cuàn)红  奢靡(mí) 宁(nínɡ)剩毋缺  一饱之需
  B.蹿(cuàn)红  奢靡(mǐ)  宁(nínɡ)剩毋缺  八珍九鼎
  C.蹿(cuān)红  奢靡(mí) 宁(nìnɡ)剩毋缺  厉行节约
  D.蹿(cuān)红  奢靡(mǐ) 宁(nìnɡ)剩毋缺 积腋成裘
  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日前    ②自愿    ③一直    ④追逐
  B.①近期    ②志愿    ③一直    ④追求
  C.①近期    ②自愿    ③一贯    ④追求
  D.①日前    ②志愿    ③一贯    ④追逐
  3.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莘莘学子  B.一饭千金  C.谆谆告诫  D.聚沙成塔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
  ①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②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
  ③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④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A.④⑤②③① B.④②⑤①③ C.②④⑤③① D.②①④⑤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己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
  D.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