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2张,约3010字。

  教学设计
  *今生今世的证据
  【教学目标】
  1. 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的“家是今生今世的证据”的观点和含义。
  2. 体会文中细腻的、个性化的场景描写,体验作者的情感。
  3. 仔细品味文章,评点理解课文哲理性语段。
  4. 能理解人与故乡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文与一般的乡思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它没有过多的抒情,相反,这是一篇情感深藏不露、多少显得克制、理智的作品。文中对故乡有着丰富的哲思,刘亮程在思考的是故乡对于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这一点对于刚刚踏入高中,而且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未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本专题前面几篇教学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讨论体悟作者的哲理思考。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文章富含哲理,需要仔细品味,课堂上可让学生充分讨论,集思广益,通过评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天气很冷,不过咱们教室却格外暖和,人多了些的缘故。其实这一段时间我们都很温暖,因为我们始终在感受故乡的亲,故乡的情,故乡的温暖,幸福的体会着月是故乡明。我们跟着老舍想北平,跟着柯灵理解乡土情结,跟着韩少功我心归去。今天我们将学习本单元最后一篇美文——今生今世的证据。
  昨天已经布置大家课后阅读这篇文章,说实话,读了没。真好,那我就先问一个问题,是检查也是好奇。李腾,你觉得这篇文章和我们之前学的这三篇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看来真的读了。少涵呢?嗯,我把这些不同的感受概括成一个词——独特,我真的一直都觉得它独特。而这首先和作者刘亮程有关,好,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刘亮程。
  【讲授】
  二、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刘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湾县人。在一个靠近沙漠的村子里长大。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他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