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2640字。
凉山州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
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当时的登记人口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目的是征集兵丁组建军队。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
记办法。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
官职“司民”。
秦朝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和完备,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
府批准而檀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做出了迁徒时必须审核和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
汉代的户籍管理实行“编户齐民”,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
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20世纪20年代
出土的张掖郡居延汉简记载这样的一个户籍信息:“徐宗,年五十;妻一人;子男(户主儿子)一
人;男同产(户主兄弟)二人;女同产(户主姐妹)二人。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
直五千。”内容已经相当详备。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
时,要查看相貌。因此,唐代的户籍档案通常还记录有人户的体貌特征。在敦煌出土的唐代籍帐
残卷中,就发现不少户籍资料都注明了诸如“右足破,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的文字。这些对
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今天户籍中的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
索。另外,在唐代“贱民”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只能依附于“良民”。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开宝九年(976年),全国户数为
309万户,大观四年(1110年)则达到峰值2088万户。当然,短时间内人口不会如此膨胀,但是它
却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户口统计更加完整(少数民族因为政府的“羁磨之策”也不断被编入户)。宋
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区分“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
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税制,完成了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
宋代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流动性强。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口尤
难记”。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且管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
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籍。
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标志着中国古代户口调
查登记制度的相对成熟。这个制度肇创于明太祖朱元璋,虽然随着形势的变化时有增损,但其基
本框架和根本原则,终明之世并无改变。沿袭元朝做法,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划为民户、
军户、匠户等籍,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
清初沿用明代的黄册制度,在黄册之外,另编《赋役全书》和《编审册》作为配套。由于康熙和
雍正两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政策,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
计户口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因此户籍管理相比明朝宽松。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保证
了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
(摘编自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管理办法的一项是()
A.殷商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
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B.汉代实行“编户齐民”的户籍管理办法,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人户籍的居民,不论
东西南北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C.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
时,要查看相貌。“团貌”相当于今天户籍上的照片。
D.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并沿袭元朝,将人民按
照职业分工划分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
2.下列不属于宋代开宝九年至大观四年人口激增原因的一项是()
A.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国家进人一个休养生息的和平稳定时期,因此人口有大
幅度的增长。
B.宋代户籍管理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过去的“贱民”也可拥有户籍,因此人口有大幅的
增长。
C.宋代户籍管理日趋成熟,统计技术更加科学,加上商品经济繁荣,因此出现了短时期内人
口的激增。
D.宋代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不少过去属于“羁摩”之地的少数民族人口也被编人户籍,因此人
口大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由此可以推知,早在西周时期
我国就已有人口管理制度的雏形了。
B.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城、乡户籍管理,并根据有无田产和财产多少来进行户籍登
记,完成了税制从人头税到财产税的转变。
C.明朝以“黄册”和“鱼鳞册”来分别登记人口和土地,标志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对成
熟。明政府沿袭元朝将户口按职业划分,不容更改。
D.清朝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是因为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户
口纳税服役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父同文,有自传。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揭沂水主薄,徒知太和
县。江外民险悍多构讼,为《谕民诗》五十篇,因时俗耳目之事,以申规侮,老幼多传诵之。每岁时
必与狱囚约,遣归祀其先,皆如期而还。迁光禄承,坐鞠狱陈州失实,免官。久之,复授大理评事、
知永嘉县。境有陵塘之利,浚治以备水旱。复为光禄寺承,转运使又上其政绩,连诏褒之。
景德二年,与赵安仁、晃迥、陈充、朱ee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制,并纳用焉。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