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00字。

  第14课 唐诗五首
  1.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他早年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人称“诗佛”。他还是有名的画家,并精通音律。苏轼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开元、天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擅长律诗,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贞元进士,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等,诗集有《刘宾客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其诗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时政弊端多有所反映;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
  2.相关知识
  (1)律诗。律诗属近体诗。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八句的末字同韵。
  (2)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