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胡同文化》说课稿
望城一中 杨 扬
《胡同文化》是我参加我校青年教师交流活动所上的一节课,课型是讨论课。现就该课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大纲
2000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整体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大纲同时提出“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无疑这是重视“能力”的基石,重视文化的熏陶浸染,这些指导思想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具体条目中了。 大纲中又重点提出“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设计这课为讨论课,先引导概括,再引发讨论,就是紧扣大纲要求,以大纲为教学实践的原则。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人教版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所选的课文均是序言。教材学习的要求是:尽可能地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序言所阐述的道理,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因此,本课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整体感知课文,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领会本文语言平白朴素、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这种文化的成因,以及学生自己对这种胡同文化的看法。
(五)教学设想
1、本课课堂教学定为1课时,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1)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胡同、汪曾祺及其作品等资料,并做好笔记。
(2)自读课文,思考:
a 本文的思路。
b 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c 什么是胡同文化?它的特点是什么?
d 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