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3160字。

  重庆市巫山中学高2017级2015年秋期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只能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与功利的纠结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命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完全脱离审美的功利和完全脱离功利的审美的文艺都是不存在的。崇尚审美的学者是淡化功利的。如康德主张审美具有主观性、先验合理性、不涉概念,即感性形态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还有的学者强调文艺的“无用之用”。唯美主义者则把审美视为神圣,把功利视为对审美的亵渎。有的又特别强调文艺的功利性,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认为“文学是战斗的”,力倡革命的功利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也重视文艺家的担当意识,希冀文艺能推动时代变迁和历史转折,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和功利的矛盾、冲突更加凸显。被强化和泛化了的市场经济加速了文艺商品化进程,使一些主张、推崇纯审美的文化精英和书斋学者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其实,文化贸易古已有之。精神产品作为商品进行消费和流通实在是常见的事。旧社会的艺术家,因生活所迫,投稿养家、卖画为生,屡见不鲜。民间的戏曲和武艺班子的演艺活动活跃于城镇的街头巷尾。具有工艺水准、审美品位、观赏价值的器物和文物往往被人们竞相购买。即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如达•芬奇、拉斐尔也难免放低身姿,平抑自身的矜持和尊贵,出卖自己的作品。这些艺术巨匠们并不因为从事这种特殊的商业活动而出卖艺术良心,降低画作的神奇魅力和审美格调。
  实际上,完全排除功利属性、商品属性和经济效益的文艺创作,或完全脱离审美属性和社会效益的文艺生产都是不存在的。两者只能偏重,而不可偏废。应当寻找两者恰当的平衡点和合理的倾斜度。审美与功利的关系往往表现出融合、倾斜或极端的三种状态。
  而文艺产品又承担着为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职能。因此,在确保文艺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格调的同时,应当尽可能地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丰厚的精神财富。
  所以,如何对待利益,就成了现实问题。遵循市场规律,可以获取更大的文化利益。不加分析地鄙薄文化利益是不现实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忽视利益的理念和传统。一些先哲比较看重“仁”“善”“义”而比较轻视“利”,甚至将“利”“义”对立起来,这种“去利益化”已显得不合时宜。一个民族和国家,只有在根本的利益的推动下,才能强大繁荣。利益原则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诱惑与驱动,是很难抗拒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致顺利地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党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教会的十字架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见利忘义”固然不善,但“忘利取义”又可能导致利益和价值的虚无主义。我们应当“善取”利益,“义分”利益。只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无视艺术规律和审美规律,或只强调艺术规律和审美规律,拒斥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都是不妥当的,
  (摘编自陆贵山《审美与功利的博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主张、推崇纯审美的文化精英和书斋学者,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商品化的
  现实,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B.精神产品作为商品进行消费和流通在古今中外都是常见的事,旧社会的艺术家、欧
  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都出卖自己的作品。
  C.历史上,一些艺术巨匠们因为从事出卖自己作品的特殊商业活动而出卖艺术良心,
  降低画作的神奇魅力和审美格调。
  D.应当寻找审美与功利恰当的平衡点和合理的倾斜度。审美与功利的关系往往表现出
  融合、倾斜或极端的三种状态。
  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审美与功利是对立的统一,因为完全脱离审美的功利和完全脱离功利的审美的文艺
  都是不存在的。
  B.旧社会,民间戏曲和武艺班子在城镇的街头巷尾的演艺活动,是典型的将精神产品
  作为商品消费的行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立,擢汾州长史,兼河东道支度营田使,迁洛阳令。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隐甫,从容指曰:“就卿丐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
  孙佺败绩于奚,擢隐甫并州司马护边,会兄逸甫疾甚,未及行,诏责逗留,下除河南令。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