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
表达交流活动.doc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
第5课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doc
第5课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ppt
第6课 拿来主义.doc
第6课 拿来主义.ppt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doc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ppt
第8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doc
第8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走近作者
恩格斯(1820—189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1847年,与马克思共同草拟《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完成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整理工作。
2.相关知识
悼词,中国古代也称为祭文、吊文,其形式是开头介绍逝者去世的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主体部分是追述逝者经历和一生中所作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结尾抒发哀悼之情并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仪式上宣讲的对逝者表达敬意与沉痛哀思的专用文体,广义的则可包括追念性的文章。
1.注音
(1)诽(fěi)谤 卓(zhuó)有成效
诬蔑(miè) 给(jǐ)予
浅尝辄(zhé)止
(2)豁然开朗(huò)豁出去了(huō) 得心应手(yìnɡ)应有尽有(yīnɡ)
勒令(lè)勒紧(lēi)
2.写对字形
(1)zǔ(诅)咒jǔ(沮)丧jū(狙)击 (2)dào(悼)念泥nào(淖)zhào(棹)船
(3)jí(嫉)恨jì(忌)恨 (4)绿草如yīn(茵)绿树成yīn(荫)
(5)fán(繁)文缛节要言不fán(烦)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一条头朝上腹朝左的狗的形象。到了小篆,已看不出狗的样子了。“犬”的本义为狗,古代用“犬”组成的词,常为卑称。“犬马”是臣子
……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1.走近作者
吴功正,当代学者,博士生导师。著作有《小说美学》《唐代美学史》。
2.相关知识
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
(1)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4)比较法。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1.注音
(1)缔(dì)造 分道扬镳(biāo) 湍(tuān)急
漩(xuán)涡 笞挞(chī tà) 禄蠹(dù)
朕(zhèn)兆 垂头耷(dā)耳 惶遽(jù)
捋(luō)袖子
……
表达交流活动
——社会自由谈
社会自由谈,即要求学生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关注的内容看,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对上一单元时评写作的延伸与强化。
题设为“社会自由谈”,一能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二能激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再者,这样设题,也是顺应近些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社会自由谈,就表达方式而言,实际还是要求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结合本节内容,本次写作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学会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社会的涵盖面太广,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切忌做包罗万象的题目,例如《论××现象》。我们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论之事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评“事”也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