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04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5年12月号第12辑
整理 fcs2002
1. 沈颢事件:理想失守者的泪流满面
2. 自然人不当受托人彰显慈善公益性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惠民四信号,总有一款适合你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惠民四信号,总有一款适合你
5. 该如何考量给大树装假树叶
6. 城市应该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7. 中国正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引领者
8. 动车“抛锚”9小时暴露应急短板
9. 化解医院债务别只打财政主意
10. 常小兵“落马”,“新老虎”遇到“老问题”?
11. 让学校装空气净化器,无人看孩子也是原因
12. 叙利亚政治和解从何开始?
13. “我就是皇上”缘何有了现实版?
1. 沈颢事件:理想失守者的泪流满面
作者:刘雪松
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强迫交易案,昨天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沈颢犯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处罚金6万元。1999年,在南方周末上写下这篇激扬文字的时候,诗人气质的沈颢显然是有着强烈的新闻理想的,他说,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应该是新闻人熟知的“铁肩担道义”的力量,是法治的力量。遗憾的是,一个激情满怀的新闻工作者,在岁月这把杀猪刀下,还是将自己打磨成了纸上谈理想、停笔讲实惠的两面人。所以回望初心,沈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多次泪流满面。
很多人将21世纪传媒的这场震荡,疑作对新闻理想坚守者的一次打压。其实,这正是沈颢自己,背离了曾经的新闻理想。警方透露,在担任21世纪报系发行人和21世纪传媒总裁期间,沈颢利用职务便利,在财务报销、下属公司注册地选定等诸多环节存在涉嫌犯罪行为,目前查证的涉案金额累计达100余万元人民币。
社会上对此案最初的存疑,其实也是对于新闻理想的一种膜拜,或是一种守护。但被法治的锋刃割得血淋淋的沈颢,提供给人们的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理想还在,但守护理想的心灵却迷途了。这与传统媒体遭遇的竞争无关,仅与坚守理想时的法治操守有关。
21世纪传媒强迫交易案,实际上是用理想摧毁理想的搬石砸脚。沈颢自己也承认,“无论是利用负面新闻,还是利用有偿沉默谋取经济利益,都是对媒体社会公器的玷污,是一种犯罪行为”。新闻理想,被沦为敛财幌子的新闻理想所伤;社会监督的利器,被沦为伤害法治的工具。至此,堕落的不是新闻理想,而是初心既失的一部分媒体人对于新闻理想的放弃,对于法治利器的选择性利用。
法治要消除弥漫在新闻从业队伍乃至寄希望媒体“铁肩担道义”的社会人群中“新闻理想何处安放”的疑惑与顾虑,一方面要用法治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理想不被夹杂着的私欲所理想化、变异化,另一方面要用法治的规范呵护新闻理想在媒体从业队伍身上的发挥与展示。
事实上,新闻理想与法治理想,并不是一对矛盾冲突的关系。没有法治理想的坚守,新闻理想就容易因为“铁肩”的特殊角色而被走偏,就很容易将新闻队伍伤到泪流满面的境地。但是不论新闻理想以什么样的形式伤人或者所受伤,最终刀刀伤害的还是社会。
不让所有心怀新闻理想的人们泪流满面,这是法治展示公正公平的最大诚意。新闻理想不只是新闻人的理想,而是这个时代的理想,是整个社会的理想之一。“凡正义的必是我所追寻的,凡爱心的必是我所自愿的,凡良知的必是我所认同的。”沈颢当年的这句话,作为一代人的新闻理想,依然还在,依然管用。法治需要做的是,让真正坚守新闻理想者笑容满面,让失守者泪流满面。(刘雪松)
2. 自然人不当受托人彰显慈善公益性
作者:桑胜高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再次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考虑到慈善信托在我国刚刚起步,实践经验还不够,受托人的范围尚不宜过宽,建议删去“自然人可以作为慈善信托受托人”的规定(12月24日《人民日报》)。
删去“自然人可以作为慈善信托受托人”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在以公益为目的的慈善信托中,自然人不能成为信托受托人了,在慈善信托中受托人必须是单位、社团或组织。这一建议一旦经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并实施,就预示着未来的慈善信托管理更加规范、更加阳光、更加让公众放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多方募集资金推动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让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