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道小题,约10290字。
怀柔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2016、1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包括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⑴-⑶题。
什么是国家【甲】假若在战前有人问瑞宣,他大概须迟疑一会儿才回答得出,而所回答的必是(háo) 无感情的在公民教科书上印好的那个定义。现在,听着广播中的男女的标准国语,他好像能用声音辨别出哪是国家,就好像辨别另一位好友的脚步声儿似的。国家不再是个死板的定义,而是个有血肉,有色 (cǎi),有声音的一个巨大的活东西。听到她的声音,瑞宣的眼中就不由的湿润起来。他没想到过能这样的捉摸到了他的国家,也没想到过他有这么热烈的爱它。平日,他不否认自己是爱国的。可是爱到什么程度,他便回答不出。今天,他知道了【乙】南京的声音足以使他兴( )奋或颓( )丧,狂笑或落泪。
(节选自《四世同堂》)
⑴文中画线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豪无感情 色彩 xīng tū B. 毫无感情 色采 xìng tuí
C. 毫无感情 色彩 xīng tuí D. 豪无感情 色彩 xìng tuí
⑵下列关于“再”的笔顺笔画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再——笔顺:横、竖、横折钩、中竖、横、横
B.假——中间部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
C.道——部首辶(走之儿)笔顺:点、横折折撇、捺,三画
D.它——末笔为竖弯钩
⑶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问号 【乙】句号 B.【甲】问号 【乙】冒号
C.【甲】句号 【乙】句号 D.【甲】逗号 【乙】冒号
2. 阅读下列内容,完成⑴-⑵题。
一八四二年(壬寅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留别家人时口头创作了一首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以此表明了自己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为了国家,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后来,林则徐在身命垂危之时,将亲手绘制的新疆地图和一副字画(这首诗中的两句)交与左宗棠。二十年后,垂暮之年的左宗棠带着林则徐赠与他的地图和字画,率十万湘军,抬棺进疆,在国力贫弱不堪的晚清时期,奇迹般地击败沙俄支持的新疆分裂势力,把新疆重新纳入祖国的怀抱。
⑴右边的这幅书法作品选录的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中的两句诗,请你任选其中一句,用简体楷书抄写在答题卡的田格内。(2分)
答:________
⑵ 阅读上述文字与对联内容,你认为,这副字画内容最能反映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的哪一项(2分)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抵御外强
3.下面是一副关于岳阳楼的对联,回想《岳阳楼记》内容,你认为填入下联的词语最最恰
一项是(2分)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_____到心头
A.兴亡 B.贫富 C.离合 D.忧乐
4.《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
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班级黑板报有一个根据名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周敦颐《爱莲说》有关的上联,请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周敦颐独爱莲花说品格高洁 下联:_____
A. 刘禹锡谪居陋室铭德行馨香 B. 毛泽东纵观古今数风流人物
C. 陶渊明偶得桃源叹古今变迁 D. 苏东坡夜游承天遣闲情逸致
5.《三国演义》中非诸葛亮故事的是(2分)
A挥泪斩马谡 B空城计 C舌战群儒
D桃园三结义 E借东风 F七擒孟获
6.下列作品选自《朝花夕拾》的一组是(2分)
①《阿长与〈山海经〉》②《风筝》③《藤野先生》④《孔乙己》
⑤《范爱农》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⑤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
C.胡传魁是京剧《沙家浜》中的反派人物,他是个土匪出身的草包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义气,这一点被刁德一利用,做了挡箭牌。
D.《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叙事诗。长诗叙述阿黑、阿诗玛兄妹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掠夺婚姻和争取自由幸福的动人故事。
8.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组成第一个画面: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
B.《秋思》在思想上并没有什么特色,它表现的不是传统的游子悲秋怀乡的主题。但这首小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并历久不衰,最根本的原因显然不是因其思乡深切,而在于它的艺术表现,具体说在于它的意境美,在于他所表现的情感和他所描写的景物二者之间水乳交融所达到的境界。
C. “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D.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称为“秋思之祖”。
9. 默写(共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2)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2分)
(3)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句子,用明月寄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3题。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