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90字。

  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倪敏            使用人:    
  【教学主题】《狱中杂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
  2、理清写作思路、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
  教学重点: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3、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清朝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著名散文家,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
  《狱中杂记》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见闻和感想,揭露并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法律制度的罪恶本质。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专制政权,清朝统治者曾多次大兴文字狱。1711年发生的《南山集》案,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南山集》是方苞的好友戴名世所著的散文集。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在《滇黔纪闻》中记叙的有关桂王抗清的史料。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刻书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后来有人告发《南山集》中有攻击清廷的话,戴名世被杀,方苞也因牵连,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被逮捕。开始下江宁狱,不久解往京师,下刑部狱,初定绞刑,后经大学士李光地多方营救,又因他当时已有文名,才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被释放。
  《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二、题记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三、问题探究:
  1、牢狱生存条件之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牢房阴暗闭塞(室内无牖可通明——没有阳光);二是空气污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