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9190字。

  天津市八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扒(bā)手      行(háng)伍      尽(jǐn)管     扺(zhǐ)掌而谈
  B、岑(cén)寂     不啻(chì)       和(huó)泥     甘冒不韪 (wéi)
  C、解剖(pāo)     蝙蝠 (biǎn )      倾轧(yà)      铩羽而归(shā)
  D、巨擘(bò)      河蚌(bàng)      关节(jié)     莘莘学子(sh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沧桑       白内障           一诺千金        一塌糊涂   
  B、告磬       吊胃口        大有稗益        拾人牙慧
  C、蜇伏       金刚钻        平心而论        寥若晨星
  D、奖掖       势力眼        砰然心动        集思广议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上大规模      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        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       。
  A.爆发    名声大噪     演绎   含意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含义
  C.暴发    声名鹊起     演化   含意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含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想让城市变得得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
  B、在雾天,饮食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健脾补肾的作用。
  C、陈寅恪先生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像王国维先生这样的历史文化人物的忧伤,而且是对整个文化精神的忧伤,更是对一种即将衰落的文化的忧伤。
  D、北京市政协提出建议:应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启动北京市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基层,有些人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有些人浅尝辄止,不愿意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有些人面对群众居高临下,不愿意主动关心群众的喜怒哀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仅仅是“身入”,而没有“深入”。
  B、“一分钱一分货,苹果应该值这个价钱。”一位网友抢到苹果6S后点评道:“有钱就是任性!”
  C、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依据13项指标对全球大学排名。10月6日公布2011至2012年度全球大学排行榜,美国哈佛首次遭排挤,落至第二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荣膺榜首。
  D、资金的投向将直接造福百姓,从保障房建设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软件”上更关注百姓未来的生活品质。
  二、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民居文化哲学思考
  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中的展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历史,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考察。”
  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事事俨雅,乃为上吉”。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虚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地、人”三才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息。中国古人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住成为居住。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
  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
  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决
  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中国古代的
  哲学家们正是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东方色彩的中国传统民居形态。品察中国古代多种民族并存、千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这种景况至今依然存留在中华境内的大江南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