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14380字。
贵州省黔南州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且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l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
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日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
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中国人的传统家庭
苏叔阳
个人、家庭(扩大至家族)、社会的关系是任何社会都要重视的基本问题。从历史的实践来看,西方似乎是个人—社会,缺乏“家庭”的一环,而中国则是家庭(家族)—社会,缺乏至少淡化了“个人”一环。人类社会的进展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三者少了哪一环都不行。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应当是:个人—家庭—社会都和谐、有序。
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层面上也是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谐有序的,达到这
理想的良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实践的层面上却有许多弊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延伸和扩大,而个人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常常不被看作是“独立的单元”。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的血缘关系又是核心部分,所以,中国的家庭实际上是一个以父子为中心的血缘关系的小群体。旧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二世同堂者已经有新式家庭的味道,不过,其奋斗目标依旧是“四世同堂”。所谓“四世同堂”便是父母,子、媳(或女、婿),孙子、孙媳,曾孙子(女)聚集而居。若子、媳因兄弟姐妹众多,划分出旁户,但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下和合而居。巴金先生的《家》曾揭露了这种旧式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但从伦理的层面讲,这种家庭原是为了体现“和”与“序”的。
“家和万事兴”,“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这是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不过只有家庭安宁、稳定、幸福,社会也才可能祥和,这似乎是普遍的真理。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家庭依旧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每个家庭成员都担负着几种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为父母者,同时又是先祖的晚辈,是人之夫之妻。因此要给晚辈树立敬老、爱幼、相爱、相亲、相敬的榜样。同时,他们又是社会人,还要表现出敬业、勤劳、谦虚、自爱自立、善于持家、坚守信义等等优良品德,这才能培育出好子女和模范公民。因此,家教历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少调失教”、“缺乏家教”自古至今都是对一个中国人极大的轻蔑。“序”的目的还是在于“和”。中国人强调每个家庭成员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全体家庭成员协调一致。在家庭里,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了造成一个既缅怀祖先、慎终追远,又重视现在、爱护幼小,其乐融融、温馨可亲、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所有破坏这氛围的言行都被视为件逆,这样的成员要受全体家庭成员的责难。西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契约制”,整个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都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中国传统的亲情观念、伦理观念是否应当向契约关系转换,是需要人们慎重思考的问题。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原有家庭传统的特性,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特质能否存续的大问题。
实际上,“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中国家庭,早被西方人称羡。20世纪80年代,一部描写中国普通农家生活的影片《喜盈门》在西方上映,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渴望有影片中那位},i:独老人的幸运,同时向那孝敬公爹的儿媳奉上由衷的赞美。如今西方游客都对在中国家庭中生活几天极感兴趣,特别是那阖家吃饭的场面,以及那场面所流露的温情让他们倍感快活。他们极愿意成为这场面中的一员,享受人间的亲情。中国人浓浓的亲情,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这种优秀的传统,不应当抛弃。
1.下列选项中有关中国传统家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和万事兴”,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传统观念,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家庭依旧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延伸和扩大,只有家庭幸福、安定,社会才可能平安、祥和。
C.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而“序”的目的还是在于“和”,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了营造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
D.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而传统的道德观又规定了家庭成员在社会中的
位置和作用以及担负的各种角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旧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现象,即使分出旁户,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下和合而居,这种家庭模式的存在体现了传统道德观中的“和”与“序”。
B.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上主张个人—家庭—社会都和谐、有序,“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虽在实践上有许多弊病,却不失为达成这一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良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人也。粹家在京口,少有志干,初为州从事。高祖①克京城,参建武军事。从平京邑,转参镇军事,寻加建武将军、沛郡太守,又领下郑太守,复为车骑中军参军。从征广固,战功居多。以建义功,封西安县五等侯。军还,转中军谘议参军。卢循逼京邑,京口任重,太祖时年四岁,高祖使粹奉太祖镇京城。转游击将军,迁建威将军、江夏相。
卫将军毅,粹族兄也,粹尽心高祖,不与毅同。高祖欲谋毅,众并疑粹在夏口,高祖愈信之。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事平,封浚阳县男,食邑五百户,母忧去职。俄而高祖讨司马休之,起粹为宁朔将军、竟陵太守,统水军入河。明年,进号辅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