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80字。
语文模拟测试卷
孝南区书院中学 胡继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分,第1——8题各2、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反省(xǐng) 校对(xiào) 相时而动(xiāng)
B.啜泣(chuò) 纤维(xiān) 拈轻怕重(niān)
C.伪劣(liè) 结束(shù) 无人问津(jīn)
D.干涸(hé) 褴楼(lán) 不无裨益(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千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3、下文的两处横线处,应填入哪一项,才能和前面画线的语句构成最佳的对偶句?( )
今天在此悼念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___。但此时此地,有话何不说?我谨以这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___________,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是多么悲痛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痛 民主有望
C.心里也很难过 民主自由 D.人民生活痛苦 有望民主
4、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苦难,从而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B、《梦江南》,写一思妇在望江楼翘首盼望归人的形象和失落、哀怨的心情。
C、《南园》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的情怀。
D、《己亥杂诗》后两句,表现作者自哀自艾,以落花比喻,甘愿化作春泥护持百花生长的无奈情绪。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下列加点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土膏(肥沃)微润 冰皮始(开始)解(解冻)
B、波色(像水波一样的颜色)乍(始)明 娟然(美好的 样子) 如拭(打磨)
C、如倩女(美丽的女子)之缋(洗脸)面而髻鬟之始(刚)掠(梳掠)也
D、 汗出浃(湿遍)背 呷(吸而饮)浪之鳞(代鱼)
6、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B、娟然如拭:很美很美,擦拭不去。
C、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D、柔梢披风:柔美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7、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脱笼之鹄(以物喻人,表达了出城游玩的喜悦心情)
B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喻物,写出了水光的明丽)
C 、麦田浅鬣寸许(以物喻物,写出了麦苗破土初生而又齐整喜人的情景。)
D、如倩女之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喻人,写出了春山的娟净可爱)
8、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郊游的所见所闻,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满井的春水之美、春柳之美和春苗之美。
B 、作者在描写初春景物时,紧扣了“乍寒还暖,万物复苏”的特点。
C、“始知郊田之外……未之知也”一句,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因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D、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除运用了白描和拟人的手法之外,还穿插了恰当的抒情。
二、背诵默写(6分)
9、①.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 。 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