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9道题,约6670个字。
安徽省合肥市南园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⑤,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上阕。(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记忆中的田园是这样的:南瓜慢不经心地爬在墙头,在午后yōng懒的阳光下打瞌睡。妙龄的玉米每天盛装婆娑,急着赶赴春天的约会。腼腆的桃花,胭脂淡薄,它含苞的花蕾担忧着必将凋谢的宿命。牛棚里纳凉的牛羊,反chú着葱茏的光阴。燕子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裁剪云朵,优雅潇洒的举动像个气质不凡的绅士……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yōng ( ) 懒反chú( ) 婆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
(3)“葱茏的光阴”中,“葱茏”的意思是。(2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田园风光。(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填空。(4分)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出生于(国别)的一个小镇上,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钢铁般的意志,。
4.近日,中国“雪龙”号破冰科考船在南极救援被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经历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1)—(4)题。(12分)
材料一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1月2日派出“雪鹰12”直升机,在受困南极冰海中一个多星期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附近冰面成功降落,分批次成功转移了52名受困乘客。获救乘客将乘坐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补给船踏上归途。
材料二“雪龙”号义举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雪龙”号接到求救后前往救援,不仅意味着要丧失在南极寸时寸金的科研机会,对考察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雪龙”号没有丝毫犹豫,果断行动,不舍昼夜,千里驰援。
材料三一位网友发帖说,昨天看新闻,说雪龙号已用舰载直升机救出被困的俄罗斯科研船上的五十多位人员到澳大利亚破冰船上,我当时就纳闷了,我们的船离那么近为什么不直接送我们船上?后来才知道,雪龙号被浮冰困住了。这下好了,本想出回风头,结果我们自己也被困了,我觉得我们的船长是不是应该理智些,量力而行?毕竟我们的破冰能力不强,浮冰却那么厚,要是这样的结果,全世界人不笑话我们吗?
(1)请你为材料一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请你运用《鱼我所欲也》中的道理,对材料二中说的“义举”加以阐释。(3分)
(3)材料三中的网友说雪龙号“本想出回风头”,不“量力而行”,让全世界人笑话。对此,你会怎么反驳?(4分)
(4)关注时政的小明同学写下了一段感悟,请按提示帮助他修改。(3分)
A“雪龙号”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作为参与极地考察的负责任国家。在展示“真实的中国”过程中,B仅用语言去说服他人往往是苍白的,且适得其反,甚至收效不佳。而专注于行动与付出,尤其是在国际性事件中勇于站出来化解危机,剩下的则交给世界舆论去评说,反而能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出中国的价值观,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①A句成分残缺,可在“国家”后面加上。(1分)
②B句语序不当,可将短语“”和“”对换位置。(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