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300字。
滁州中学2006届高三语文试卷

第I卷(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睥睨    庇护    穷乡僻壤    开天辟地
    B.赦免    慑服    拾级而上    退避三舍
    C.孝悌    缔约    众矢之的    根深蒂固
    D.逶迤    怡然    贻笑大方    遗之千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抉择         披星带月           性命攸关           明眸皓齿
B.拖沓         以逸待劳           临风陨泪           徇私舞弊
C.蛊惑         倚老卖老           休养生息           卷轶浩繁
D.奚落         英雄倍出           闲情逸致           纵横捭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高速公路路况单纯,上路行车,视野角度缩小,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跟车距离产生错觉,最终引发交通事故。
B.民营企业的发展总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思想上。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C.瑙鲁共和国与台湾“断交”,台湾当局苦心经营的金钱外交的丧钟又一次敲响,这完全是由于台湾当局咎由自取。
D.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会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毕竟日程太紧,像故宫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媒体称姚明为“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不但凭着他扎实的技术向世界最好的中锋行列迈进,更以他的阳光形象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 
B.政协提案在网上征集民意,进而以民意为基础进行重点督办,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和民意表达内容的制度创新。
C.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间农村巨变中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的一曲挽歌。
D.我和他是两所学校的学生,记得我认识他的时候,大家还只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我们思考、生产、消费、沟通、生活、死亡甚至战争的方式。这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正是目前许多学者苦思的问题。曼纽尔·卡斯特倾心14年著成的《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被认为是“瞄准了意义最重大的问题”。
在卡斯特看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全球化的核心推动力,尤其在进入80年代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相结合,构造了一个全面扩展的全球社会新形式,即网络社会。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其普遍性迅速扩展到全世界,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冲击。
全球信息流动所带来的网络社会,其更为根本的革命性质在于,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首先,空间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如现场直播、电视电话、无线手机、电脑互联网络等等),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由此,这也就导致了“压缩的时间”,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在一起,集中为同一个瞬间,这就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时间感受。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漂流到虚拟的数码文化当中。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力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长,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
简而言之,全球化及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消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内,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卡斯特着力分析各个国家、民族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细致描述了其中的疑难、动荡、冲突和悲剧。他特别强调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对于信息时代的驾驭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
卡斯特进一步认为,我们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他指出,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信息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5.下面对“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流动的空间”是指传播的音像信息(如现场直播、电视电话、无线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把人们带入到一个个不断变换的空间,人们可以感受、体验、参与这些空间发生的事情。
    B.“压缩的时间”是指由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集中在同一瞬间,时间仿佛被压缩了。
    C.“流动的空间”使空间不再是固定的,它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压缩的时间”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使经济活动变得更为高速有效。
    D.“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给人们带来了解放与自由的新的时空感受,使人们的交际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
6.根据原文,网络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漂流到虚拟的数码文化当中。
    B.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
    C.网络社会使人们的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
    D.网络社会使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
7.下面对文章第五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概括了信息时代带给人们的利和弊,利弊并举,是对文章第三、四段内容的总括。
    B.此句概括了信息时代带给人们的利和弊,利中有弊,突出了其弊,以领起下文。
    C.此句概括了信息时代带给人们的利和弊,弊中有利,突出了其利,以总结上文。
    D.此句概括了信息时代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