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个字。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初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开考之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准确的填写在答题卡,答案也请对准题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对错误填写的考生成绩以0分计算。
2、本试卷分A卷、B卷,A卷总分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迸溅(bèng)挑逗(tiǎo)纳罕(hǎn)头晕目眩(xuán)
B.聒聒(guā)固执(zhí)宽恕(shù)峰峦(luán)
C. 骸骨(hái)档案(dàng)撇开(piē)窸窣(xīsū)
D. 冰雹(báo)顷刻(qǐng)气氛(fèn)喑哑(yīnyǎ)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笼、幽雅。
B.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C.我的心在瘦骨鳞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D.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B.我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来,课堂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不再从头至尾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不再只是津津有味地做笔记。
C.这种热升华打印机有防水、高清、抗氧化等功能,它打印出图像的逼真度与喷墨打印机相比更胜一筹。
D.店员看我们来来回回地斗嘴也忍俊不禁起来,忙过来给我们介绍鱼的品种习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溯流:顺流B.如其言如:像
C.棹数小舟棹:划船D.不亦颠乎(颠倒)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
B.一老河兵闻之然则天下之事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啮沙为坎穴
D.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主观臆断”的道理。
B.文章中两次写到”笑”,老河兵的“笑”显然是嘲笑庙僧,因为他们“不能究物理”。
C.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D.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