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9130字。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共6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小题:
  ①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②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熔铸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聆听这些隽永篇章,华夏儿女从中摄取民族前行的营养。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
  ③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髓,但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的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4分)
  (1)聆听(       ) (2)隽永(       ) (3)摄取(       ) (4)精髓(       )
  3.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4.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怅惘   陶冶   鄙夷   食古不化   寸积珠累
  (2)邂逅   恻隐   浮燥   万恶不赦   百无聊赖
  (1)        改为              (2)        改为       
  5.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        )
  A.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通过主人公祥子三起三落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C.《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医生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D.莫泊桑,英国著名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一生》。
  6.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既描写诗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又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的两句是:                  ,                  。
  (4)对不少普通老百姓来说,“中国梦”就是“安居梦”,就是杜甫曾经喊出过的“                    ,                    ”的梦想。(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
  (5)《岳阳楼记》中表明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6)“君”在我们所学过的诗歌里是君王,是朋友,是夫君,是兄长,是德高望重的人,有时甚至是诗人自己。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君”字的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含7—22题,共40分)
  (一)诗词赏析。(第7题,4分)
  7.品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