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7870字。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
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
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
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
的奋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
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
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
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
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
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
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
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
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
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
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
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
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
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
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
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
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
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
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
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D.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
B.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层面的展示。
C.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
【答案】
1.C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类试题,考生在作答本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认真阅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进行合理化的对照理解。论述类文本对概念理解类试题一般犯以下几种毛病:张冠李戴、故意扩大概念的范围、所问非所答、过于绝对等等。C耻感文化有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但它本身并不“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类试题,考生在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所给的选项与原文进行对应理解。本题没有特殊的办法和捷径,所以考生只有认真理解和对照理解才能准确得出答案。C原文说的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追求的是道德品格和人生品行,而不是“耻感文化”,选项中“它”指代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观点的理解,考生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逐项对考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本题一般都考查“妄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夸大事实”等毛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因果关系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