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诗歌鉴赏复习(6份
[中学联盟]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语文复习导学案-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jsb.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语文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复习3-1.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语文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复习3-2.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语文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复习3-3.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语文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复习3-4.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语文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复习3-5.doc

  画川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科备课教案(9)
  (本导学案共12页,安排6学时)
  课题 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并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方面的答题方法。
  2、过程和方法:检查预习,建构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
  借鉴题例,探究有关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步骤。
  课堂练习,体会答题的方法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在表达方面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 借鉴题例,探究有关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步骤。
  课时 6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概述)
  一、诊断练习
  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
  画川高级中学高三 语文学科备课教案(8)
  (本导学案共8页,安排2学时)
  课题 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3-2
  ----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
  目标 1. 掌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题的切入角度,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式;
  2. 规范鉴赏语言题的答题步骤。
  3.积累一些古代诗歌语言特点方面的术语。
  重难点 如何规范、准确答题。
  流程设计:
  【课前诊断】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①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
  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平实自然,口语化。
  ②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 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旧题回顾】
  期中试卷: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愁肠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3)前人评论“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认为“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
  【诊断探究】
  总结3  考查角度三:分析语言特色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间后面知识链接。
  【方法指导】
  ★ 答题步骤:
  ① 明风格: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 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 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堂演练】
  (2013天津卷)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