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题,约7010字,答案扫描。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乐府,原来是由汉武帝设立的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府的职能,主要是掌管、制作、保存朝廷用于朝会、郊祀、宴食时用的音乐,还要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加以修改润色,配上乐曲,使之台乐歌唱。设立乐府,是一项有创意的文化建制和文化举措,在我国音乐史、文化史上有极其特殊的意义。魏晋以后,人们便将由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汉乐府”,这样,乐府便由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变成一种可以入乐的诗体的名称。
  从内容上看由于收集面的广泛,决定了汉乐府题材的广泛。家庭的悲剧、战争的罪恶、暴敛的酷烈、行役的痛苦,无不在汉乐府民歌中得到暴露和歌吟,由此形成中国乐府诗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优秀传统。由于乐府诗采自民间,便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形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汉乐府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是用叙事体,像戏剧小品般选择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对话和事件的描写,表现一则带有普遍性或典型意义、典型感情的事件,现实性强而生动感人。汉乐府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其中的五言,直接影响了汉末的五言诗,并在建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诗学的正宗。
  从南中国和北中国的对峙开始,因为南方北方地理、风尚、习俗、文化传统的差异。加上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产生了具有不同感情特点和语言风格的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主要是东晋、宋、齐三代的民歌,大部分是民间创作,少部分可能是文人的拟作,经东晋、宋、齐专门的乐府机构的收集、整理,择器配乐,有的还配上舞蹈表演,合文学、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具有非常高雅的艺术品位。南朝乐府民歌主要描写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绝大多数是相思离别的情歌。风格上有的热烈决绝,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缠绵悱恻、一往情深。与这一时期的文人诗相表里南朝乐府民歌也脱离了汉乐府“感干哀乐,缘事而发”和“观风俗,知厚薄”的政教传统,更多地表现人性和向纯粹娱乐的方面发展。在体制上,南朝乐府民歌一般比较短小,最常见的是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格调流利婉转,充满江南水一般的灵动。这些民歌作品,以五言四句之单纯,酝酿出丰富的内涵,创造出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唐代诗人学习取法的对象。今存北朝乐府民歌虽然只有南朝乐府民歌的六分之一左右,但却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社会内容。从对山川、草原的礼赞,刘北方民族爽朗、雄健、尚武的风习,无不洋溢着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飒爽豪迈的气概。其中也有描写出嫁的欢乐、对婚姻的期盼以及对情人的思念等等,内容丰富而立体。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多样,有像南朝乐府民歌一样五言四句形式。也有四言、七百和长短句,语言质朴劲健,粗犷生动,风格雄健豪放,气概悲凉。在同一时期,与产生在江南的南朝乐府民歌形成迥异的艺术风貌,可称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庚信、徐陵、王褒等由南而北的诗人,在汲取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的优点上,各以自己的生活遭际发为歌咏,将南北两种风格、两种美学融为一体。成了唐代诗歌刚柔相济新风格的先驱。
  (摘编自《乐府诗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第二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原本是用于掌管、制作、保存音乐和采集民间歌谣的音乐机构的名称,后来才演变成一种可以入乐的诗体的名称。
  B.乐府产生在在汉代,设立乐府,是一项有创意的文化建制和文化举措,在我国音乐史、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反映汉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D.乐府诗常采用叙事风格,选择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形象刻画,反映社会生活,因而生动感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朝和北朝的乐府民歌在题材、风格、体制、主题方面呈现出迥异的风格,这不仅与地理、风俗和文化有关,也与当时社会有关。
  B.南朝乐府民歌多为相思离别的情歌,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其中一些作品还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具有高稚的艺术品位。
  C.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虽数量不多,但内窖却丰富而立体,有对山川、草原的礼赞,也有描写出嫁的欢乐、对婚姻的期盼等等。
  D.和南朝乐府民歌只宥无言四句相比,北朝乐府民歌形式多样丰富,既有无言四句形式,也有四言、七言和长短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通过“休妻”“拜别”“盟誓”“殉情”等生活场景,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体现了汉乐府善于叙事的特点。
  B.南朝乐府民歌脱离了汉乐府“观风俗,知厚薄”的政教传统,风格上更偏向于对人性的表现,因而在主题上显得狭隘。
  C.南朝民歌语言清新、格调高雅,北朝民歌语言质扑、格调雄浑,它们不同的艺术风貌,各领风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庚信、徐陵、王褒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广泛融合、兼收并蓄,将南北两种风格、两种美学融为一体,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使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