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7张,课件制作文件简洁,讲解审题步骤、思路等内容。文字材料约8180字。

  命题作文指导——
  审    题
  编写人:刘宗敏  2011-10-31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如何审题
  教学重难点:审题的思路和过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篇学生作文,学生评说。
  近几年命题作文在高考作文文题中的比例:2006年617;2007年9/18;
  2008年命题作文题——7套
  上海卷:他们    天津卷: 人之常情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    江苏卷:好奇心   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2009年命题作文题——9套
  江苏:品味时尚     四川:熟悉     湖北:站在_____ 的门口     山东:见证   宁夏:善良
  福建:这也是一种_____     湖南:踮起脚尖    安徽:生活给我智慧   重庆:我与故事;
  2010年命题作文题——7套
  江西:找回童年   广东:与你为邻    江苏:绿色生活    北京: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浙江:角色转换之间     湖南:早     重庆:难题.
  由上可见,高考命题作文在各类作文中的比例是很重的。
  二、如何审题
  (一)审题:准确探求命题的真意
  1、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
  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
  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
  准确审题,一定要准确把握题目核心概念的真实含义。
  2、 审题的重要性
  高考警示1:江西卷09年考生没重视关键句“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没针对关键词“行为”而谈,属于偏题;10年材料加命题作文《找回童年》,没扣“找回”仅记童年往事趣事,属于偏题。偏题的分档低。
  高考警示2: 江西卷08年规定写书信,09年规定写议论文,10年规定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不明四不像的分档低。
  (二)审题步骤
  1、审题第一步     审体裁
  (1)审题干要求,是否明确限定写某种体裁。
  07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审题目,看文题适合写何种文体。
  06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较适合写记叙、抒情类的文章。
  ①有标志词题目。
  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
  ②没有明显标志词的题目。
  如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嘴边》等。像这类题目,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类题目可加“谈”“说”;07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2、审题第二步    审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
  例如2008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中的空间是自然(包括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 )。
  又如2008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在作文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写作范围。
  (1)带着什么出发?感动。(2)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3、审题第三步   审人称
  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的看法),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