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道题,约5420个字。
2015年秋季仙游县初中第三片区期末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填对十处即可)
①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②风轻悄悄的,。(朱自清《春》)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⑧《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句子是,;,。
⑨《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与运用(7分)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呈报头衔澄清静谧B.厄运霎时惊惶眩耀
C.骸骨宽恕笑柄贪婪D.忙碌祷告蹒跚妥当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C.人们越是精确的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D.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桶里,,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班主任发现了他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三.阅读(55分)
(一)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3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7.阅读理解全文后,用原文填空。(3分)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