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1970字。
  潍坊一中2015-2016学年度语文模块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做1~3小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遒劲的汉字,婉如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好鸟相鸣,荷叶田田,萼红(灼灼/濯濯),一池晶莹,笑容可掬。池塘约三四亩,澄澈(宁静/幽静),(映照/映衬)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1.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jiàn)或婉如B.黑黝黝(yōu )笑容可掬
  C.累累(léi)安详D. 遒劲(jìnɡ)峨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灼灼幽静映照B. 灼灼宁静映照
  C. 濯濯宁静映衬D. 濯濯幽静映衬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池中有一座湖心亭滴青流翠,楚楚动人
  B.湖心亭位于池中楚楚动人,滴青流翠
  C.池中有一座湖心亭楚楚动人,滴青流翠
  D.湖心亭位于池中滴青流翠,楚楚动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多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工本,然而那些华而不实的简历即使投到用人单位也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的求职作用。
  B.昨晚播出的《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来自山东成武县一个小村庄、年仅12岁的小男孩马子跃虽然外表弱不禁风,但其歌声宛如空谷足音,蕴含着动人心魄的力量。
  C.一个人要勇敢改过,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面对自己的过失,不但不加以改正,甚至闻过则喜,就失去了改过的机会,不能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D.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然而许多人已经在城里住惯了,返回乡村生活,显得积重难返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
  B.宋代之后,文人写意画的流行对一笔一画的深浅浓淡、参透润化都极为讲究,生宣的独特润墨性深受时人青睐。
  C.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D.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斑斓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支,是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以齐鲁两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作为主要描述对象。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8题。(每小题3 分,9分)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①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②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③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