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60字。
【生成语文研究中心专题讲座】
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 郑旺吉
【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个大师云集的QQ群里向大家作汇报,向大家讨教!
我是来自广东省沿海地区而又属于欠发达地区的一名高中一线教师。父亲为我取了一个又兴旺又吉祥的名字——旺吉,我的座右铭是“见贤而思齐,见正而望及。”
我今晚要向各位老师汇报的题目是“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讲座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 表达与交流”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同时在选修课程“传记与新闻”模块中要求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在 “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与此相对应,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 “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仅以2014年和2015年为例,就有十几套高考试卷以此为作文材料。简单地概括性列举如下:
2014年——安徽卷: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不同的意见;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 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北京卷: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广西卷:农民工老王在医院打工抵债;新课标II卷: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
2015年——新课标I卷: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新课标II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最后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天津卷: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
…………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
以下我将结合自己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
以2013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
略谈拙见,以就教于群里各位大师。
为了便于各位阅读有关文章全文,以下举例时顺便附上有关文章原载之处和发布在“吉哥的博客”上的网页链接。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
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