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8道题,约15890个字。
普宁市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9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齋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的一项是 ( )(3分)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观念,提倡文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的实用价值。
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 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的标准。
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观念的源头。
2. 下列表述中,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思想,极端反对文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 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庳,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 如果传统美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人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的标准。
D.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税监高寀爪牙,不少贷。寀激民变,劫持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并质副使吕纯如。或议以顺昌代,顺昌不可,纯如以此衔顺昌。擢吏部稽勋主事。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趣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因戟手呼忠贤名,骂不绝口。旗尉归,以告忠贤。御史倪文焕者,忠贤义子也,诬劾同官夏之令,致之死。顺昌尝语人,他日倪御史当偿夏御史命。文焕大恚,遂承忠贤指,劾顺昌与罪人婚,且诬以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