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90个字。
综合中学2015-2016年度下学期初一语文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1课《理想》
授课人:刘琪年班:六年级1、2班教案编号: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3、结合个人经历,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常识。如作者流沙河的人生经历、诗歌的朗读技巧等。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抒发的真情和深意。
3、通过评论、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人生理想的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诠释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语言。
【自主学习】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2、作者简介: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本文选自《流沙河诗集》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1、学生听读课文,把握语气、节奏。
注意:第⑴—⑹节,注意读出明朗坚定的语气,要有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力。
第⑺—⑻节,要读出悲壮、沉思的语气。第⑼—⑾节,要读出劝告、警醒的语气;
最后一节要读出欢快、奋发的语气。
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诗意。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诗歌共12节,第1—6节从正面歌颂理想,第7—8节写理想的复杂性,第9—11节写要坚持理想,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理想,最后一节以“理想开花”、“抽芽”、“春色正好”、“太阳正晴”等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重新获得理想之后的欢快心情以及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昂扬意志。整首诗回环起伏,具有动人的旋律。
3、研讨诗歌主旨
①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提示: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