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800字。

  陕西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同心圆梦新课标冲刺01
  语文试题
  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慧城市建设更应追求“真善美”
  刘士林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备受关注,世界上已有超过50个国家进行了试点和实验。以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为标志,我国迅速进入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高潮期,无论政府还是市场都表现出极大热情。与此同时,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有些耗资巨大的智慧城市项目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并不高,一些人评价“成本很高,获得感很差”“局部亮点很多,整体乏善可陈”。尽管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对发展趋势缺乏清晰认识的根源又在于对智慧城市建设缺乏基础理论研究,没有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应以“真善美”为核心理念。不把握“真善美”这一核心理念,就会出现智慧城市基本内涵不确定、评价体系不健全、发展定位不明确、战略框架和路径稀里糊涂的情况,匆匆上马的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不可能真正使城市运行管理和生产生活智慧化。
  智慧城市,可以认为是“智慧+城市”。“智慧”分为“真的智慧”“善的智慧”“美的智慧”,在学科上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现实应用中呈现为“科技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在发展目标上则要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对“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需要。智慧城市建设应以“真善美”为核心理念、以现代信息科技为主要生产工具、以“城市物质形态灵妙化”“城市社会管理智能化”“城市文化服务人性化”为目标体系。从“真善美”核心理念出发,可以将智慧城市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以“真一科技智慧一物质文明”为基本构架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以“善一管理智慧一制度文明”为基本构架的“管理型智慧城市”;以“美一人文智慧一精神文明”为基本构架的“人文型智慧城市”。这三者之间的内在机制可以表述为:“真”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善”是智慧城市的保证,“美”是智慧城市的目标。三者三足鼎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系统设置”。一个理想的智慧城市,必然是科技型、管理型和人文型的包容性发展。
  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各有偏重: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公共服务和文化消费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引起重视但与人们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关注较少。
  城市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美好,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应确立以智慧科技为重要基础、以智慧管理为主体形态、以智慧人文为理想目标的战略定位和基本思路,在世界智慧城市建设中开拓出一条具有战略突破意义、变被动为主动的自主发展新路。
  (2015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1.文中对“智慧城市”的分类,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智慧城市,可认为是“智慧+城市”。从“真善美”核心理念出发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追求的是科技型、管理型和人文型的包容性发展。
  B.“科技型智慧城市”以“真一科技智慧一物质文明”为基本构架,其中“真”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主流。
  C.“管理型智慧城市”以“善一管理智慧一制度文明”为基本构架,其中“善”是智慧城市的保证,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尚不够成熟。
  D.“人文型智慧城市”以“美一人文智慧一精神文明”为基本构架,其中“美”是智慧城市的目标,但它也只是一种构想,政府与市场还未关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我国也在2012年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迅速进入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高潮期。
  B.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而没有以“真善美”为核心理念,是一个深层次原因。
  C.智慧城市建设应以“真善美”为核心理念,以现代信息科技为主要生产工具,以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目标。
  D.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模式都有偏重,其中“管理型智慧城市”以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成本很高,获得感很差”“局部亮点很多,整体乏善可陈”是一些人对耗资巨大的智慧城市项目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不高的评价。
  B.把握不住“真善美”这一核心理念,匆匆上马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和生产生活智慧化便不可能真正实现。
  C.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对“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
  D.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因为智慧科技是重要基础,智慧管理是主体形态,所以智慧人文应该为理想目标,开拓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自主发展新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登隆兴元午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训武郎杨大烈有田十顷,死而妻女存。俄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赀,且追十年所入租。部使者以诿迥,迥曰:“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女死,当归所生母可也。”
  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感妇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额仰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