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390字。

  新泰中学2015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单元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6.3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   
  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没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 A 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 B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尽,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 C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铝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煌煌(huáng)  英雄没路    B.押解(jiě)    以身徇道
  C.噬碎(niè)    长啸而出     D.寥落(liáo)   黄钟大铝
  2.依次填入文中A、B、C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颠簸  倾翻  坦然      B.颠沛  倾翻  淡然
  C.颠沛  倾倒  淡然      D.颠簸  倾倒  坦然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  B.万里区区独往还  C.万里遥遥行役苦  D.万里中原烽火北
  4.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鲜活的生活充耳不闻,那么他们就会离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发展下去,他们就会成为“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中人了。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和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她一登场就成了焦点,她那卓尔不群的性格,完全不同于任何一种类型,如同天地精华滋养的仙界奇葩一样,放在哪里都与尘世格格不入。
  D.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大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B.俄罗斯情报部门在伊拉克和土耳其边境地区发现的一万多辆油罐车,被国际舆论高度怀疑是极端组织新开辟的向土耳其走私石油的路线。
  C.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陆续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一系列举措,效应不断显现。
  D.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的小国瑞士,不仅有着一套严谨、高效、领先的教育体系,也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它俨然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强国。
  6.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陈情表》中“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项脊轩志》中“志”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而“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欧阳修《醉翁亭记》。
  B.“除”,原是“除旧官,任新官”的意思,后来通用指授职。“束发”,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顶上。“归”,旧指女子出嫁。
  C.史铁生,当代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等。
  D.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清初散文家。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其代表作,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戾气”蔓延不得
  张颐武
  这些年来,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一种“戾气”横行的情况,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这种“戾气”有多重表现:将诸多抱怨加以发泄,把个人的一切不幸和困扰都变成了一种对于社会的怨气;对于社会的问题和现实的挑战不是对其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